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一個不能少;共同富裕路上,一個不能掉隊。”武漢文明網開展“#小康路上的文明力量#”網絡文明傳播活動,邀請廣大網友一起探尋小康路上的文明力量。
小康路上的“幸福合伙人”
他是扶貧工作者,是志愿者,是上山下鄉新青年……他是為越來越多貧困群眾插上脫貧翅膀的“幸福合伙人”。廣大網友用圖文方式定格“最美扶貧人”的身影,分享他們的感人故事。
網友分享心中最美“幸福合伙人” 圖片來源:武漢文明網
@菩桃Ashley:40年的堅守,40年的傳承,華中農業大學“五老”團隊手中的“接力棒”從未停歇。他們在退休后仍扎根于基層,為發展農業產業付出汗水,為服務農村農民貢獻力量。
@咕咕咕:退休20年來,徐宗元堅持全身心投入新洲鳳凰鎮扶貧發展工作,足跡踏遍全鎮19個行政村187個自然村灣,幫助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,資助困難家庭,帶領農民脫貧致富,被村民們親切成為“鳳凰赤子”。
@文文:杜榮輝是通城縣的“幸福合伙人”,從2009年開始,她堅持11年120余次自駕往返通城縣為村民義診,不收病人一分錢,路費、油費自己掏,還自費買藥送給貧困患者,讓數千病人“涅槃重生”,讓因病返貧的家庭重拾生活希望。
@忘完了吖:無論是村灣環境整治、風氣清肅,還是帶領村民搞果園種植、水產養殖;無論是給困難群眾買電熱毯,還是解決貧困戶房子漏水問題……群眾的困難在哪里,群眾的需要在哪里,武漢市公安局駐青云村扶貧工作隊就在哪里,他們把腳印留在基層,將真心傾注于百姓,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,才能真正將口碑立在民心。
小康路上的文明實踐
助力脫貧攻堅,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講好政策故事、講好扶貧故事、講好自強故事,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,提升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精氣神,實現扶貧扶智、扶貧扶志。廣大網友曬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好故事、好聲音,為脫貧攻堅提供精神力量支撐。
網友曬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好故事、好聲音 圖片來源:武漢文明網
@去瞧瞧:家是最小國,國是千萬家,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風下,武漢各地弘揚著好家風,匯聚著好風尚,滋養著小康路上綻放的文明之花。
@氫氦鋰鈹硼:近日,在武漢市新洲區的將軍山上的將軍山村,舉行了一場“鄉賢故事會”。故事會的主講人是新洲區的兩位“新鄉賢”何春保和易求喜。
@水清波漾:10月28日,漢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式啟動,“平戰結合”四級志愿服務隊全覆蓋,以賽促練助力志愿服務專業化,擴大“漢陽好人”圈引領文明風尚,創新志愿服務模式和機制,打造15分鐘志愿服務圈。
@日幺:新洲三中的心理輔導老師金鳳珍,2010年就考取了國家心理咨詢證。今年疫情期間,她應邀開通了4條心理熱線,盡管那段時間不能出門,但通過電話和網絡,她全天候為市民特別是學生和家長提供心理咨詢服務,引導他們理性應對疫情,為眾多人打開心結。
@kk:為居民開展買藥送藥、體溫測量、物資搬運、卡點值守、食品代送、心理關愛、樓棟消殺……活躍在武漢市江夏區的“一抹紅”溫暖了千家萬戶。
小康路上的文明新風
小康生活不僅是物質層面的豐富,更是精神文化層面的充盈。傳播文明新風,移風易俗,實現思想觀念、生活方式、行為習慣、文明程度等的綜合轉變,提升貧困群眾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。讓新風帶走陋習,廣大網友分享脫貧路上精神風貌的變化,給全面小康添“底氣”。
武漢網友分享家鄉的文明新風貌 圖片來源:武漢文明網
@呱呱:“替父從軍的花木蘭”“孝順養女陳保蘭”“孝老愛親的朱蘭萍、祝時云”……一個個身邊的故事,出現在武漢市黃陂區實驗小學思政教師羅美玲的課堂上,讓孩子們倍感親切,也深受觸動。
@往往在晶晶:走進武漢市黃陂區各個村落,創意墻畫隨處可見:中國夢、耕田的拖拉機、摘玉米的農婦、放牛的牧童、校園里的科普畫……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。
@而秘密:蔡甸區奓山街星光村是遠近聞名的“全國文明村”,村民制定13條村規民約,在全村開展政策法律、先進文化、致富信息、文明習慣“四進農家”活動,每年評選優秀黨員、致富能手、創業標兵和好家庭、好公婆、好媳婦,提高村民文明素養。
@mmm:近日,黃陂祁家灣街志愿者開展“移風易俗除陋習 文明新風沐家園”的志愿服務活動,“小紅帽”們分組上街入戶宣傳,向居民宣傳大操大辦、輕視勞動、薄養厚葬、摸牌賭博等不良風氣的危害,引導居民自覺抵制陳規陋習,倡導勤儉節約,樹立文明風尚。
@三叉路農家書屋:現在農村網絡普及率很高,大部分村民都在使用智能手機,新洲區試點數字化農家書屋,正好可以解決資源閑置、內容不合口味等問題,數字化讓村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!
小康路上,一幕幕由平凡的你我他繪就的幸福圖景,折射著時代的光芒,傳遞著文明的力量。
-
(2020-11-16)
-
(2020-11-05)
-
(2020-11-05)
-
(2020-10-26)
-
(2020-10-26)